在香港,認股證(俗稱「窩輪」)是受歡迎的投資產品之一。不過,不少散戶投資者對認股證仍有所誤解,誤以為認股證等同股票。他們並沒有察覺到,認股證正如其他衍生工具一樣,在本質上是較股票複雜很多的。
認股證是一種賦予投資者權利(而非責任)的投資工具,讓投資者可以在未來某個指定日期或之前,以指定價格買賣該認股證的相關資產(例如某股票)。
發行商 — 認股證可以由上市公司(即股本認股證)或金融機構等第三者(即衍生認股證)發行。
相關資產 — 可以是單一或一籃子股票、某股票指數、貨幣、商品及期貨合約(例如原油期貨)等。
附帶權利 — 不要混淆認購證 (Call) 與認沽證 (Put)。認購證賦予你買入相關資產的權利,而認沽證則賦予你出售相關資產的權利。
行使價 — 在行使認股證時買賣相關資產的價格。
兌換率 — 指行使一份認股證可換取相關資產的單位數目。在香港,一般來說,兌換股份的衍生認股證的兌換率為 “1”(即一份認股證兌換一股股份),或 “0.1”(即 10 份認股證兌換一股股份)。
到期日 — 認股證到期之日。如認股證在到期日仍沒有被行使,該認股證就會喪失價值。
行使方式 — 美式 (American) 認股證容許你在到期日或之前行使附帶權利來買賣相關資產,但歐式 (European) 認股證則只容許你在到期日行使附帶權利。
交收方式 — 認股證可在行使時,以現金或實物方式進行交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