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 homepage

港股簡介

自一八九一年起,香港已有正式的證券交易市場。戰後香港經濟快速發展,三家交易所包括遠東交易所、金銀證券交易所及九龍證券交易所相繼成立,連同戰前成立的香港證券交易所,合稱為四所時代。

在加強市場監管的壓力下,合併四所為大勢所趨,香港聯合交易所於一九八零年註冊成立,一九八六年四所時代正式劃上句號。隨後聯合交易所跟香港期貨有限公司及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合併,成為香港交易所,並於二零零零年六月上市。現時於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產品包括股票、認股證、牛熊證、股票掛釣票據、交易所買賣基金、債券及美國納斯達克的七隻股份。

藍籌股 (Blue Chip)

「藍籌」一詞源自英語 “Blue Chip”,是華爾街的一種術語。在以前美國的賭場,所用籌碼是以不同顏色做代表的,而其中最大銀碼的籌碼是以藍色為代表。因此,人們便借此稱某些大型上市公司股份為藍籌股,意思是這些公司的股價夠高,而市值又夠大,交投活躍,買賣容易。

在香港,藍籌股的定義並沒有一個公認的準則,不過大部分人都將恆生指數的成分股稱為藍籌股。雖然恆生指數只包括四十三隻成分股,但是這四十三隻成分股已經佔香港股市總市值約七成。換句話說,恆生指數成分股的市值,已經大過其他股票市值的總和,因此這些股份的股價表現,對於香港股市的走勢實有重大影響。

紅籌股 (Red Chip)

凡由中資企業直接控制或持有三成半股權以上的上市公司股份,均稱為紅籌股。

紅籌股的特色,是當有注資、重組等概念,而其時大市氣氛佳或流動資金充裕,有關股份的股價都會應聲而起。原因是,該等紅籌股的母公司均坐擁不少資產或發展項目,甚至是直屬個別省市或中央機構,故被認為較易通過中國證監會的審批,將資產注入香港的子公司。但時移世易,自從一九九八年國務院推出紅籌股監管指引,嚴格審批注資項目,拖慢紅籌股的注資步伐;其後中央為精簡人手、減少浪費公帑及資源等原因,又逐步進行「政企分家」;上述兩大措施對紅籌股即時起了冷卻作用。有見及此,投資者在揀選紅籌股前,宜先分析其基本因素、公司及行業前景等,反而母公司的背景並不應是首要考慮因素。

目前,在香港上市的紅籌股超過四十隻,其中四十二隻獲恆生指數服務公司選定為恆生中資企業指數(俗稱「紅籌指數」)的成分股。不過,一般來說,紅籌指數成分股的代表性或權威性,均較藍籌股為低。

紅籌股之稱,與藍籌股的典故有一定關係。股市如賭場,賭場內的籌碼,若由大至小排列,是藍籌、紅籌、白籌;由此引伸,藍籌股如藍色籌碼(金額最大的籌碼),屬最具代表性及價值最高的股份;而紅籌股則如紅色籌碼,屬評價次於藍籌股的股份;最後,白籌則泛指實力較遜的國企股。

另外,由於中國國旗為五星紅旗,以紅色為主色,因此有人遂將中資公司所管理的股份形象統稱為紅籌股。

國企股(H股)

國企股,又稱「H股」,是指中國證監會審批後,獲准到香港上市的國有企業。國企股在香港上市,無非為了在香港股票市場籌集資金。由於要維持競爭力,到香港上市的國企股大多質素頗佳。

最早在香港上市的國企股是青島啤酒(0168),當時是一九九三年七月。至今,在香港股票市場的國企股數目已超過四十隻。凡獲准上市的國企股,均自動晉身為國企指數(即恆生中國企業指數)的成分股。國企指數成分股的入選要求,與恆生指數及紅籌指數(即恆生中資企業指數)有異。

以行業劃分,國企股涉及的行業包括公路、電力、煤炭、原料、化工、鋼鐵、房地產、冶金等。若以概念劃分,國企股一般分為負債極重的老牌國企股(較早期上市的股份)及盈利質素較佳的國企股。老牌國企股通常負債沉重,盈利質素乏善足陳,因此中央政府有意透過重組、合併等做法改善公司的營運效率,但改革進度如何,主要視乎中央政府的決定。由於老牌國企股具有以上缺點,所以股價走勢大多較為落後。不過,當有中國減息或重組業務等利好消息出現時,它們也有被藉口炒作的機會。

盈利質素較佳的國企股,亦有被基金買入作長線持有;究其原因,是外資基金希望藉此分散一籃子股票組合的投資風險,兼且可以間接涉足內地個別行業。因此,該類被基金看中的國企股,其股價走勢遠較老牌國企股穩定,投資風險也相對較低。

證券交易商 
實德證券有限公司
香港干諾道中111號永安中心9字樓901-906室 及 911-912室
電話︰+852 31012903
傳真︰+852 31019197
電郵︰ info@successwm.com
網址︰ www.successwm.com

香港證監會持牌法團
中央編號︰AEZ190

全國聯系熱線
電話︰400 120 3008〈免費)
400 120 0661〈免費)
 
黃金投資專欄︰專業金匯 
咨詢及留言